close

  這幾天閒暇之餘把蔣勳老師的書又再度拿出來翻閱,加上自己反覆思索,對一些人生的課題有些丁點的體悟。
  某日晚餐,將家中的藏酒拿出來獨酌一番,很久沒有這樣仔細地去品嚐酒的味道,很多詩人飲酒,很多酒蟲也酗酒,他們都說酒喝起來香醇可口,只是在我喝酒的當下覺得喉頭一陣灼燒,接著,胸腹跟著溫熱起來,對我而言酒一點也不好喝,可是為何偏偏有那麼多人愛喝,百思不得其解,再回想起來,這不也如看書一般,同一本書,有人看的趣味盎然也有人卻感到索然乏味,品酒在人,看書也在人,只是每個人的感官、想法不同,所得結果也不同,那對人生的看法呢?可能也就非儒、墨、道、法所能解釋得完全的。
  對孤獨六講的心得,說實話我並非偷懶,只是蔣勳寫的仔細明瞭解了心中的疑慮,也讓我從書裡拓印下他的人生智慧,只是書中有些我不認同的地方。
  稽康死前未將《廣陵散》留下,他對稽康這樣的做法是認為,如果做不到特立獨行,藝術、美是沒有意義的。在我看來,有時候為何會說知音難覓,也就是要找到相同孤獨情愫的人,本來就是件困難的事。曾經我看了王鼎鈞所著「左心房漩渦」一書,序裡曾提及一段話-


海中的礁石本是一塊尋常的巨石,只因海水不斷摩擦它,淘洗它…
石頭,堅硬的石頭,龐大的石頭,像海浪的軸,
巨石全身各處的硬度並不完全相同,那組織比較鬆軟的地方,禁不住海水千秋萬世的沖激,一粒一粒的流失,一小塊一小塊的消瘦,甚至一長條一長條的讓路,讓海水穿過它的肌肉。於是巨石縮小,出現麻窩,孔竅,雲一樣的崎嶇。
所以礁石有獨特的美麗的形象。
海水對礁石無愛無憎,只是自然如此,必然如此.
一尊礁石就是一部文學史


   初看之下,心頭為之一震,不知從何而來的感觸,深深衝擊我的呼吸,雖到現在仍說不清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涵,以及這句話到底碰觸了我心中的某種情感,但,或許說,我可以感受到王鼎鈞這句話的心境,他想表達的應也包含了人生中說不出的意義或意境。偶爾在一個人的時候會呆坐聆聽著音樂,曾經被琴弦的傾訴而觸動了莫名的感動,獨自流淚的經驗,彷彿對那音符所表達的情感,有著相同成份的情愫而撼動了心裡最脆弱的部份。我想,這些都是藉著音樂、文章而找有了部份相同的孤獨所引起的共鳴,因此,即使尋無知音,即使不能特立獨行,又怎知所留的藝術與美,無法得到更多相同孤獨的人所回應。
  「死亡是生命本質的孤獨,無法克服的宿命」。我想,我贊成死亡是無法克服的宿命,卻非生命本質的孤獨吧,人生,總要到了死亡,才結束一個圓滿的故事,提到死亡,或許我說來輕鬆,但真要面對了可能很無奈,我
曾經寫過一篇網誌,其中一段是-


昨晚坐在案前發呆,整個腦子裡只是空轉著,什麼也不想去想,什麼也想不起來,後來累了,逕自癱在床上睡去。


       今天對友人提起此事,只是被笑老人痴呆、浪費生命,這卻讓我想起新的議題,人生要怎樣才算不浪費生命? 即使生命無價也總有盡頭,人的生命中總會隨著時間衰老消逝,如果發呆就算浪費生命,那怎樣才算珍惜生命?怎樣能挽留生命?首先要確定的事是,無論你每一分一秒都如何努力,最後仍面對死亡,那你在之前所投入的氣力,又能留下些什麼呢?如果怎麼做都不能停止死亡接近的腳步,那做與不做又有何差別呢?
       其實人生所求,不過是滿足而已吧,需求無度的人,怎樣都不滿足,那永遠也會嫌生命不夠長久,如果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,即時心安理得的發呆,也是生命中不可避免也毋需避免的一部份吧。能留下些什麼?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,只能說盡力去做而已,但能得到些什麼?反倒是每個人可以選擇,只要能自我滿足,必定可以得到快樂;只要能看清事理,必定能得到心安;只要能付出關愛,必定能得到感動。
      人,能得到的很多,但能留下來的不多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虛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